郵箱:ygld888@163.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1052號海翔廣場618#—620#
- 當前位置:
- 首頁
- >
- 新聞資訊
- >
- 廣東省對外公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
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8日對廣東省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并于2017年4月13日向廣東省委、省政府反饋了督察意見。廣東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要求,全力推進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和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省43項整改任務中,按要求2017年底前須完成的7項已全部完成,其他各項依時序全力推進。按照要求,現向社會公布我省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主要情況,詳情可見生態環境部、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公布的《廣東省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
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督察整改工作,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具體部署整改工作,深入現場調研檢查,協調推進整改工作。我省成立了由省長任組長的省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市縣參照省的做法,建立相應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本地區整改工作。
針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意見,我省制定了整改方案,梳理分解列出43項整改任務清單,并細化成256項具體措施,明確責任主體和整改目標、措施及時限要求,實行清單管理,并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省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定期調度進展情況,通過全面督導與重點督導相結合,對進展滯后的整改任務及時跟蹤督辦。同時,針對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分析,促進難題解決。各級黨委、政府也以督察整改為契機,積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健全長效工作機制。
整改期間,我省先后組織開展了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專項督查等多個環保專項行動。2017年,全省共處罰環境違法案件20348宗,處罰金額10.65億元,運用環保法配套措施實現了“縣區全覆蓋”,形成了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在整改工作中,紀檢監察機關和檢察機關同步介入,倒查案件責任,實施一案雙查、一查到底。針對督察組交辦的16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根據核查事實,依據有關規定,經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對207名責任人進行問責。
截至2018年3月底,我省整改方案明確的43項整改任務(256項具體措施)中,要求2017年年底前完成的7項整改任務(9項具體措施)已全部完成,其余36項長期整改任務(247項具體措施)中,已完成了71項具體措施,正在按計劃推進162項,暫未達到時序進度14項。各級各地重點實施了以下整改工作:
1建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印發實施《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清單》,明確我省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推動形成“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權責明晰、齊抓共管”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機制。按照新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求,對《廣東省環境保護責任考核辦法》進行了修訂,在2016年度環境保護責任考核工作中,全省共有8個市獲得優秀,比2015年度減少7個。組織開展省級環境保護督察,2017年完成汕頭、肇慶、揭陽、云浮等4個市的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工作,2018年將實現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全覆蓋。健全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機制,強化評價考核結果在干部管理和選拔任用中的應用。
2實施掛圖作戰、系統治水,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系統推進流域治理,謀劃開展韓江、榕江、練江流域和相關水庫水資源綜合調度,實現三江流域水系連通。加強重點流域整治,列入整改清單的14個水質下降省控斷面中,惠州東岸、榕江揭西城上和茂名鑒江銅鼓電站等3個斷面2017年水質恢復達標。加快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完成國家下達的“2017年全省黑臭水體平均消除比例達到60%、廣州及深圳市達到90%”年度工作目標。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綜合治理,全省各地劃定了禁養區,全面完成需要搬遷或關閉的22240家養殖場(戶)清理工作。加強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強化岸線、濕地自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拳打擊海上違法傾倒垃圾的行為。
3加大環保投入力度,全面提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污水管網建設,截至2018年3月底,全省累計建成約1.87萬公里污水管網,補齊“十二五”規劃建設任務缺口。其中,2017年深圳新建成管網1930公里,東莞新建成管網768公里。加快粵東西北地區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粵東西北地區和惠州、江門、肇慶等市已建成293座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強化珠三角地區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保障正常運行,發揮減排效益。此外,加快全省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開展珠三角地區城市垃圾分類試點,全面整治鎮級填埋場,完善農村垃圾收集設施,加快惠州博羅、肇慶高要、云浮羅定等縣(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4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規范化管理,全面清理違法違規項目
積極推進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違法項目和建筑清理,截至2018年3月底,全省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經調查核實的違法建設項目和建筑有2970個,已清理整治1315個,完成率達44%。加強自然保護區規范化管理和違法違規項目整治,規范自然保護區內采礦權、探礦權審批管理,全省需要整改的17宗礦業權,按照注銷礦業權或退出自然保護區的要求,提前完成了整改任務。規劃建設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筑牢粵北生態屏障。
5積極回應群眾環境訴求,不斷強化環境風險防控
妥善解決環保工業園廢氣擾民信訪投訴問題,穩步推進石化企業衛生防護距離內居民搬遷安置工作,依法查處鋼鐵企業違法行為,不斷提升產業轉移工業園環境管理水平。
通過上述措施,以督察整改為契機,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為重點,推動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前進。2017年全省空氣6項污染物濃度繼續保持全面達標,全省和珠三角區域PM2.5濃度分別控制在33、34微克/立方米,實現連續3年穩定達標。主要江河水質總體良好,珠江流域水質在全國主要流域中位居前列,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連續多年100%達標。
雖然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取得一定進展,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仍十分艱巨,一些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有效解決,一些重點環境問題涉及面廣、歷史欠賬多,部分整改具體措施尚需加緊推進。
下一步,我省將繼續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兩個重要窗口”總目標和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總任務,聚焦我省突出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完成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各項整改任務,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努力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廣東樣本和中國標桿。一是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三是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四是高懸環境保護督察利劍,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整改。五是進一步壓實整改責任,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附件:
廣東省貫徹落實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進展情況的報告
2017年4月13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以來,我省嚴格按照中央精神統一全省思想行動,堅決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整改措施和任務,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建立健全長效治理機制,整改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全力推進督察整改落地見效
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推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和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統籌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整改工作,李希同志對整改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在廣州、深圳和揭陽等市調研時強調要繼續抓好督察整改工作,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馬興瑞同志擔任省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先后召開4次領導小組會議。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先后作出107次批示,對整改工作作出具體部署。省領導同志103次深入現場調研檢查,協調推動整改工作。2017年10月9日,省委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工作。馬興瑞同志先后赴廣州、深圳、汕頭、東莞、茂名、清遠、揭陽等市,深入檢查督導了9條重點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許瑞生同志采取暗訪、調研、飛行檢查等方式赴有關市10余次,實地督導整改工作。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的各位領導同志也多次調研督辦整改工作。省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各專項組按照職責加快推進整改工作,向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報送整改進展情況10次,編發工作簡報15期,組織廣東廣播電視臺播出環境保護督察新聞31期,南方日報等刊報43期。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列為重點調研課題之一,由省領導同志牽頭開展深入調研。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列為首位戰略工作重點部署推動。市縣參照省的做法,建立相應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本地區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工作。全省全面建立了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實行清單管理,細化整改任務。對照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意見,我省印發實施《廣東省貫徹落實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明確了43項整改任務的責任主體和整改目標、措施及時限要求,實行清單管理,并向社會公開,接受全社會監督。省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將43項任務細化成256項措施,明確了時間節點和階段目標,定期調度進展情況,按完成、達到時序、未達時序進行分類管理,并對進展滯后的整改任務及時跟蹤督辦。各地級以上市和省有關部門分別制定了細化措施及整改方案,進一步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切實把各項整改任務逐一落實到單位、落實到崗、落實到人。
(三)強化整改督導,推動落地見效。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突出聚焦問題,推動解決問題。一方面,組織開展全面督導。2017年8月9日,省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實地督導動員暨培訓會,印發了全省實地督導方案。2017年8-9月,組織5個督導組分批次對全省各地級以上市和省直各牽頭部門進行了全面督導,采取查閱資料、實地核查、突擊暗訪、隨機抽查、座談交流等方式,對43項整改任務進度逐一督導。對發現的問題認真研究梳理,及時反饋,指導立行立改。針對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清理、城鎮和農村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完善等重點整改任務和共性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出指導意見建議。另一方面,組織開展重點督導。2017年12月6日,整改督導組實地督導江門等市整改落實情況,并組織召開整改重點市片區座談會,針對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分析問題,促進解決難題,總結推廣經驗。2018年3月份,省環境保護廳組織開展整改“回頭看”工作,針對43項整改任務256項具體措施,分7個督查小組赴各地市開展全面督查,進一步推動整改工作。省有關部門根據職能分工和整改進度要求,結合本部門工作,不定時地對推動不力或進展滯后的問題和責任單位開展督辦指導,協調解決整改工作中遇到的困難。針對水污染治理整改工作進展滯后等問題,省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向有關市政府下達督辦函,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改善水環境質量。各地級以上市也建立督辦機制,集中力量推動整改工作落實。
(四)堅持立行立改,嚴格責任追究。全省各地區各部門堅持標本兼治,對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案件從嚴從快從實抓好整改落實。各地級以上市均建立了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包案查處和督辦制度,發揮領導示范作用,層層壓實責任,強力推動整改落實。對交辦的重點案件,制定針對性的整改方案,建立統一調度、即時轉辦、處理反饋、信息公開等工作機制,明確查處流程,逐條抓好落實。紀檢監察機關和檢察機關同步介入,倒查案件責任,實施一案雙查、一查到底。督察期間共交辦4403件案件,截至目前,已辦結4391件,占總數的99.7%。責令整改企業6258家,立案處罰企業3395家,處罰金額1.5162億元,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57人、刑事拘留113人,約談1339人,問責880人。案件查辦和責任追究組組成19個核查組,對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16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案件進行核查。根據核查事實,依據有關規定,經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對207名責任人進行問責。其中,廳級干部21人,處級干部83人,科級及以下干部103人。
(五)組織專項行動,保持高壓態勢。2017年,重點組織開展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專項督查、全省“綠盾2017”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等多個環保專項行動,進一步推動重點環境問題整改工作。自2017年6月起,從省環境保護廳和各市抽調執法人員2000多人次,開展為期9個月的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專項督查,截至2018年2月8日,共督查企業10838家,其中涉嫌環境違法的企業2610家,立案2106宗。開展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對18個市84個縣區的671家企業進行現場檢查,截至目前已處罰企業455家,處罰金額1761萬元。2017年7月起,組織開展全省“綠盾2017”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將1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環境保護部衛星中心開展監測的60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納入督查范圍,發出督查督辦文件22份,派出駐點督導組9次,約談市政府1次,交辦涉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問題303個,已完成整改152個。全面加大環境監管力度,2017年全省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91.73萬人次,檢查排污企業36.92萬家次,處罰案件20348宗,處罰金額10.65億元,限期整改企業9817家,關閉或停產企業(含“散亂污”)2120家,實施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移送行政拘留案件共計3052宗,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377宗。2018年第一季度,檢查排污企業8.45萬家次,處罰案件3987宗,處罰金額2.59億元。定期組織開展廣佛跨界河流、小東江、茅洲河、練江污染督導,組織開展東江干流、練江、楓江和前山河等流域聯合交叉執法檢查,全面加快整治工作。
(六)健全長效機制,強化制度保障。我省各級黨委、政府將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抓手,積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健全長效工作機制。省委、省政府制定實施《廣東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李希同志擔任第一總河長,馬興瑞同志擔任總河長,明確了副總河長和五大河流(流域)省市縣級河長名單,全面建立了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省市縣鎮村五級河長制組織體系。研究制定廣東省貫徹落實《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實施方案,積極推進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調整管理工作的通知》,嚴格控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調整,規范調整程序。
二、嚴格對照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整改任務
我省嚴格按照《廣東省貫徹落實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立行立改、持續整改,確保責任落實到位,壓力傳導到位,措施執行到位,問題整改到位。截至2018年3月底,整改方案明確的43項整改任務(256項具體措施)中,要求2017年年底前完成的7項整改任務(9項具體措施)已全部完成,分別是出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清單、修改完善環境保護責任考核辦法和指標體系、開展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完善掛牌督辦制度、嚴格飲用水源保護區調整管理、廣州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和深圳市龍崗區寶龍工業園廢氣整治等。其余36項長期整改任務(247項具體措施)中,已完成了71項具體措施,正在按計劃推進162項,暫未達到序時進度14項。各項任務完成具體情況和主要工作措施詳見附件1和附件2。
(一)建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一是建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印發實施《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清單》,明確我省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推動形成“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權責明晰、齊抓共管”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機制。佛山、肇慶、江門、清遠、梅州、揭陽、云浮、茂名等多個市也相繼出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規定。
二是健全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機制。認真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正抓緊制定廣東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實施辦法,建立健全適應綠色發展要求的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評價考核機制,強化評價考核結果在干部管理和選拔任用中的應用,充分發揮評價考核導向作用。嚴格執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試行)》《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及我省實施實則,對違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領導干部,依法實行終身追責。2017年,共對762人開展責任追究,其中組織處理372人次,黨政紀處分389人次(其中7人既受到組織處理,又受到黨政紀處分),移送司法機關8人次,確保了生態環境損害追責機制落到實處。
三是完善環境保護責任考核體系。按照新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求,對《廣東省環境保護責任考核辦法》進行了6個方面修訂,包括:增加各市黨委班子為考核對象,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各市的考核內容整合銜接水、大氣、土壤、重金屬、總量等專項考核;由省環境保護廳牽頭聯合有關部門組成考核組負責具體考核工作,優化考核的組織實施;考核指標體系與年度環境保護工作緊密結合,動態下達考核任務;將優秀名額限定為考核對象總數的30%左右,增設“優秀否決項”和“一票否決項”;嚴格獎懲措施,強化考核結果應用。在2016年度環境保護責任考核工作中,進一步收嚴考核標準,經嚴格審核把關,全省共有8個市獲得優秀,比2015年度減少7個。
四是組織開展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制定實施《廣東省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重點督察各地黨委、政府落實國家和省環境保護決策部署情況,推動解決重點突出環境問題。2017年完成汕頭、肇慶、揭陽、云浮等4個市的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共交辦環境投訴案件901件,截至目前全部辦結,立案查處153宗,拘留15人,問責12人。2018年,將對其余17個市分3批次開展省級環境保護督察。
(二)實施掛圖作戰、系統治水,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是加強治水工作統籌協調。2017年以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堅持系統治污、多源共治,進一步加大了治水統籌力度。2017年12月11日,馬興瑞同志主持召開珠三角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二次會議,研究部署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實施掛圖作戰,采取清單式管理對重點流域水質、重點污染源、污水處理廠、黑臭水體治理、重點工程項目進度等情況匯編成圖,基本形成了以掛圖作戰推進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實施的精細化管理模式。
二是加大水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實施《廣東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突出“嶺南水鄉”特色,強化源頭控制,水陸統籌、河海兼顧,對水環境實施分流域、分區域、分階段科學治理,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全省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列入整改清單的14個水質下降省控斷面中,惠州東岸、榕江揭西城上和茂名鑒江銅鼓電站等3個斷面2017年水質恢復達標。
三是系統推進流域綜合治理。謀劃開展韓江、榕江、練江流域和相關水庫水資源綜合調度,實現三江流域水系連通,在綜合治污的基礎上,增加生態補水,切實改善流域環境質量。全面開展全流域系統治理。廣佛跨界流域,廣州市累計已建成污水管網1002公里、截污渠箱36.75公里,完成率分別為127%、98%;佛山市累計建成污水管網212公里,佛山水道橫滘斷面、西南涌和順大橋斷面的綜合污染指數同比分別下降28.94%、25.74%。流溪河流域,廣州市建成龍歸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竹料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和石井凈水廠,已完成417個行政村(社區)的生活污水治理,全部關閉禁養區內的307個養殖場(戶)。茅洲河流域,深圳市新建污水管網973.8公里,完成沙井水質凈化廠二期(兩條線)建設,開工建設松崗水質凈化廠二期及光明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東莞市建成截污管網95.1公里,在建65.9公里,完成界河段整治試驗段工程,以及綜合整治工程的89.2%。石馬河流域,東莞市新建成截污次支管網366.9公里,鳳崗、塘廈等2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從58.5萬噸提升至74.5萬噸,流域內24條河涌整治任務已完成16條、動工8條,關閉禁養區內全部489個養殖場(戶)。新興江流域,云浮市全面關停該江及其支流500米內692個養豬場,清理生豬約10萬頭,已配套建設污染治理設施的養豬場610個,占規模化養豬場的89.8%。練江流域,汕頭市基本建成潮南區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的公輔設施主體,已完成了潮陽區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起步區部分征地、拆遷及完成污水處理廠與熱電聯產廠用地范圍填土工程和平整,完成了揭陽市普寧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部分征地及拆遷、土地平整等工程,已動工建設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楓江流域,潮州市完成第二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啟動第一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改造工程地基建設,建設5.83公里污水管網,清理西湖淤泥約5.5萬立方米、三利溪和河浦溪淤泥約1萬立方米,拆除兩岸違章建筑18.605萬平方米。
四是按期完成黑臭水體治理年度任務。截至2018年3月底,全省243個黑臭水體中已完成整治工程的有194個,完成率達79.8%。珠三角地區154個黑臭水體中,完成整治工程131個,已開工23個,其中廣州、深圳、佛山、肇慶等市已全部完成。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達到國家下達的“2017年全省黑臭水體平均消除比例達到60%、廣州及深圳市達到90%”年度目標。
五是全面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清理。全省各地級以上市全部劃定了禁養區,禁養區內需搬遷或關閉的22240家養殖場(戶)已全面搬遷或關閉。不斷加大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綜合治理力度,制定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各級財政共投入資金11.5億元,支持各市構建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體系,建立了90個畜禽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創建了193家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培育了一批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典型。實施世行貸款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開展規模化養殖場廢棄物污染治理140家,累計建成集約型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1852個。
六是加強近岸海域綜合治理。組織制訂《廣東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實施方案》,明確目標措施,加大陸源污染治理力度,強化海岸線、濕地自然生態保護和修復。制訂實施《廣東省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廣東省海岸帶綜合保護和利用總體規劃》《廣東省海洋生態紅線》,明確了我省海洋主體功能區布局,劃定了13類268個紅線區、保有大陸自然岸線1446公里、保有海島自然岸線2027公里,明確到2020年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85%。正加快編制《廣東省美麗海灣總體規劃》,統籌推進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著手開展海岸線整合整治修復工作。按計劃系統推進茂名水東灣、惠州考洲洋、汕頭青澳灣3個美麗海灣試點建設工作。在惠州考洲洋、潮州柘林灣、汕尾品清湖等地開展海岸帶整治修復工程,在珠海、汕尾、湛江、潮州等市實施港灣整治工程。省海洋與漁業、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水利等部門聯合開展近岸海域陸源污染防治行動,對全省77個陸源入海排污口、7條江河入海污染物總量進行監測并發布狀況公報,在大亞灣惠州海域實施排污總量控制試點工作。印發《關于建立預防與打擊違法處理垃圾行為長效機制的意見》,按照“岸上堵、海上查、集中清、從嚴罰”的要求,重拳打擊海上違法傾倒垃圾的行為。
(三)加大環保投入力度,全面提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總體補齊“十二五”規劃建設管網缺口。全省各市不斷加快污水管網建設,截至2018年3月底,累計建成約1.87萬公里污水管網,總體完成《廣東省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二五”規劃》中的1.4萬公里污水管網建設任務。在補齊“十二五”規劃建設管網缺口的基礎上,各市采取超常規力度加快污水管網建設,其中,深圳市針對30年城市快速開發建設形成污水管網缺口問題,2017年完成管網1930公里,2018年計劃完成2432公里。東莞市舉全市之力推進污水管網建設,2017年新建成管網768公里,2018年計劃建設超過1300公里管網。兩市將在2018年基本補齊全市的污水管網缺口。中山市采取有效措施著力解決管網斷頭、破損、淤塞的問題,完成市區現有污水管道的健康檢測,改造中心城區6條斷頭管,修復103個單元的破損管道,準備開工建設大環污水處理廠壓力管輸送工程,完成40個樓盤生活污水排放改造和洋關污水處理廠土建工程,以及火炬開發區雨污分流工程的46%的工程量。
二是加快粵東西北地區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按照年度計劃整縣推進粵東西北地區和惠州、江門、肇慶等15個市的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2016年啟動的18個縣(區)中,16個已動工建設。2017年啟動的35個縣(區)中,3個已動工建設,22個正在進行項目采購,10個處于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階段。2017年,組織制定了《關于粵東西北地區和江門、惠州、肇慶市等15個市鎮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測算情況的說明》,研究解決粵東西北地區鎮級生活污水處理專項資金問題。目前,粵東西北地區和惠州、江門、肇慶等市建成293座鎮級污水處理設施。
三是強化珠三角地區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廣州市制定并實施《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實施方案(2016-2017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養護與維修規范》(DBJ440/T253-2015)《廣州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運行維護監督考核工作細則(修訂版)》等文件;完成納入治理的1136個村(社區)中982個(24個調出計劃)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行政村污水治理覆蓋率達88.3%,建成污水處理站點2297個,其中2017年新增完成316個村(社區),建成污水處理站點730個;剩余130個村(社區)約250個污水處理站點正在推進建設,計劃2018年實現全市行政村全覆蓋。截至2017年年底,市級財政已下達補助資金24.2億元,完成全市293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維修項目,市級財政2017年一次性補助3244.67萬元。佛山市正在編制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運行監督管理規定,全面規范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對未能納入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納污范圍的村(社區),全市已投資5億元建成172個合計5.16萬噸/日的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珠海市全市已建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134套,并計劃通過PPP模式,委托第三方專業技術機構對部分污水處理設施統一負責日常運行、維護和管理。東莞市在污水管網暫時未覆蓋的區域,計劃投資4.0億元規劃建設47座分散式污水處理站(總規模為5萬噸/日),目前在建12座,2018年計劃開工35座。江門市采用PPP模式“整縣打包、整市推進”方式吸引社會資本超過9.75億元,實施新一輪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全市已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點553個,在建站點51個。惠州市印發實施了《惠州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市級財政資金補助方案》,由市縣鎮三級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營分別給予補助,確保正常運行、發揮效益。肇慶市積極采取整縣捆綁PPP模式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對已建成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項目進行管理。中山市組織開展了農村分散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理的技術指導和經驗交流。
四是加快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廣州市分別完成了第三、四、五、六、七等5個在建資源熱力電廠工程量的59%、99%、82%、98%和93%,共有7個鍋爐已點火調試。深圳市啟動東部環保電廠及老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主體工程建設,累計完成媽灣城市生態園深基坑開挖工程96%的工程量。東莞市建成運行麻涌垃圾處理廠一期、二期項目,橫瀝環保熱電廠一期技改再增容工程,東莞市恒建環保擴建項目及東莞市市區環保熱電廠增加垃圾處理生產線,正穩步推進東南部衛生填埋場(謝崗飛灰填埋場)項目,開展虎門港立沙島危險廢物綜合處理處置項目和東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環評報批等前期工作。汕頭市已確定潮陽區垃圾處理項目選址并啟動基礎建設。潮州市動工建設市區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投運潮安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全面開工建設饒平縣生活垃圾填埋場升級改造工程。汕尾市關停了海豐縣縣城生活垃圾焚燒廠,完成陸豐市陸城垃圾處理廠1臺焚燒爐改造工程,正在進行汕尾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項目招投標,建設陸豐市東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主體工程。中山市開工建設中心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三期)項目和北部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三期)。茂名市循環經濟示范中心選址確定,正在加緊辦理相關手續。
五是開展珠三角地區城市垃圾分類試點。珠三角地區9市均制定實施了生活垃圾分類方案,并開展了試點工作。其中,廣州市確定第一批共3258家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單位名單,開展全市第一批(2017年)100個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創建工作,布局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深圳市發布了《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全市共有3478個物業小區(城中村)設置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累計創建了1463個垃圾分類達標小區,占全市物業管理小區的40%以上,分類處理量達1630噸/日。
六是全面整治鎮級填埋場。印發實施《關于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開展鎮級填埋場整改工作的通知》,組織完成鎮級填埋場現場核查工作,形成整改工作調查分析報告和整改建議書,指導各地開展鎮級填埋場整改工作。目前,全省505個鎮級填埋場中,79個已初步完成整治,328個正在進行整治,其它正在制定具體的整改方案。
七是完善農村垃圾收集設施。全面實施《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建立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長效運營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組織有關專家分3批次對粵東西北地區和惠州、江門、肇慶等市39個縣(市、區)共578個鄉鎮生活垃圾轉運站開展等級評價工作,完成各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省級驗收工作,并限期實施整改,確保“一鎮一站”和“一村一點”收運設施規范運營。目前,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4.36%,分類減量率達51.64%,村莊保潔覆蓋率達99.35%,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基本建立。
八是加快惠州博羅、肇慶高要、云浮羅定等縣(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以來,惠州市博羅縣建成運行楊橋污水處理廠和園洲污水處理廠三期,以及石灣大牛壘和石灣西基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88%的工程量,新建161.2公里的污水管網;完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環保驗收179座,新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163座。肇慶市積極推動高要環保能源發電項目落地建設,四會環保能源熱力發電廠BOT項目已正式動工,累計完成投資5.2億元,完成總投資的67.41%。云浮市羅定建成運行第三生活污水處理廠和雙東環保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完成泗綸鎮、羅鏡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95.5%和94.5%的工程量。羅定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新增一套日處理能力達200噸的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
(四)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規范化管理,全面清理違法違規項目
一是積極推進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違法項目和建筑清理。統籌部署各市全面排查、核實,列出違法建設項目和違法建筑整改清單。2017年9月1日,印發《關于加快清理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和違法建筑的函》,要求各市按確定的整改目標和時間要求落實整改。2017年11月16日,組織召開全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違法建設項目及建筑清理整治工作現場會,通報清理整治進展情況。截至2018年3月底,全省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經調查核實的違法建設項目和建筑有2970個,已清理整治1315個,完成率達44%。其中,深圳市按要求完成了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59家工業企業的拆除或關閉、2013年之后新增36棟違法建筑的拆除處置、以及2009年6月2日至2012年年底建設的50棟違法建筑清理整治,完成階段性任務。中山市已完成長江水庫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怡景假日酒店新建貴賓樓建筑物的拆除及生態恢復工作,全部搬遷、關閉、查封阜沙水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10家違法工業企業。江門市已完成開平大沙河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228家畜禽養殖場清退任務。清遠市全部關停清新區濱江逕口水源保護區內3家加油站、15家木材廠、14家其他小型企業,論證取水口調整方案,啟動取水口上移工程建設。揭陽市關停了頂溪水庫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大尖山采石場、點埔采石場,拆除了有關生產設施設備,完成點埔石場復綠,建設護欄、排水溝,完成大尖山石場復綠。
二是加強自然保護區規范化管理和違法違規項目整治。研究出臺《廣東省自然保護區建立調整管理規定》,加強自然保護區綜合管理。啟動全省自然保護區勘界和矢量化工作,目前完成80%工作任務。韶關市南嶺自然保護區停止執行《南嶺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廣東南嶺森林景區管理有限公司乳源避暑林莊溫泉大飯店及配套旅游設施已停止營業,對石坑崆公路、魚骨壩和西云寺采石場進行了生態修復;注銷了楊東山十二度自然保護區內6個礦點的采礦權,完成復綠106畝。河源市全部拆除了廣東和平黃石坳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的合水鎮山塘坑石場廠房并完成復綠。惠州市完成惠東蓮花山白盆珠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違建清拆并復綠,抓捕涉案犯罪嫌疑人7人,實施問責17人,完成《惠東蓮花山白盆珠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編制,正按程序呈報審批。湛江市印發《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編制《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至界定方案》和《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800公頃養殖塘清退方案》,完成核心區內133.33公頃養殖場清退工作,補種紅樹林270多畝,紅樹林生態恢復穩步推進。清遠市英德國家森林公園禁采區內無新設采礦點,原有的13個采礦點均已停止生產,并交納復綠保證金,其中3家采礦權證到期的采礦點依法實施關閉注銷。揭陽市依法清拆桑浦山—雙坑省級自然保護區內違規旅游開發建設項目和建筑物,并完成復綠工作。汕頭市完成蓮花山礦整治工程招投標,正在開展1、4、5號尾礦庫治理工作。
三是規范自然保護區內采礦權、探礦權審批管理。經核實,全省需要整改的礦業權共17宗,全部按照注銷礦業權或退出自然保護區的要求,提前完成了整改任務。其中,5個采礦權發證以來未開采;4個探礦權均已停止勘查工作,注銷勘查許可證,并完成恢復治理任務;8個獲得采礦權的采礦點正在開展修復治理工作,目前已完成51.3公頃,預計2018年可全部完成。省國土資源廳起草了《關于進一步規范采礦權審批登記和加強礦產資源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待合法性審查通過后印發實施。
四是規劃建設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制定《建設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工作方案》,強調要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高標準推進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建設,集中力量在韶關、清遠打造連片的、規模較大的生態保護區,筑牢粵北生態屏障,爭取建設成為國家公園,增強提供生態產品的功能。
轉自:廣東環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