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ygld888@163.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1052號海翔廣場618#—620#
- 當前位置:
- 首頁
- >
- 新聞資訊
- >
- 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深圳都做了哪些事
在住建部2018年第二季度
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情況通報中
深圳喜獲全國總分排名第二的好成績
通報顯示,深圳單項得分排名第一的項目有:體制機制建設、分類作業、宣傳工作;單項得分前兩名的項目有:設施建設、教育工作、公共機構。
其中,深圳市組織7800余名黨員志愿者,指導居民分類這項工作,得到了住建部的點名表揚。
作為全國首批8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深圳堅持社會化和專業化相結合的雙軌戰略,運用大分流細分類的推進策略,走出了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垃圾分類創新之路。
成立全國首個垃圾分類專職機構
為破解垃圾分類難題,深圳于2013年7月1日成立了全國首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專職機構——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隨后,各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機構也相繼成立。
近年來,深圳在垃圾分類管理領域先后出臺1個政府規章、3個地方標準和7個規范性文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規范標準體系。
去年6月3日,發布了全國首份《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為垃圾分類工作帶來了破局之力。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深圳建立起一個“源頭充分減量、前端分流分類、中段干濕分離、末端綜合利用”的“大分流、細分類”垃圾收運處理體系。
為將居民知曉率轉化為行動力,深圳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2015年起,深圳市將每周六定為“資源回收日”,在全市3478個住宅小區和城中村配備了5913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
今年初,生活垃圾分類公眾教育蒲公英計劃正式啟動,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和微課堂,招募志愿講師,規范培訓課件,希望通過硬件設施、隊伍建設、軟件建設等,搭建一套垃圾分類公眾教育體系,實現垃圾分類公眾教育規?;?、平臺化、常規化,讓垃圾分類這顆文明的種子像蒲公英一樣,不斷地傳播擴散,讓人人都成為垃圾分類的倡導者和行動者。
建設“三個體系” 做好“兩篇文章”
為更好地傳播垃圾分類文明理念,號召更多市民參與垃圾分類,深圳市城管局舉辦垃圾分類大講堂活動,推進垃圾分類要建設“三個體系”,做好“兩篇文章”,打造中國垃圾分類的“深圳模式”,樹立全國“樣板”。
做好垃圾分類意義重大,而抓住機遇,高位推進,走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垃圾分類新路子尤為重要。
據介紹,“三個體系”是指:
一是健全完善八大類垃圾分流分類收運處理體系,做實做細,不斷完善。深圳在2015年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生活垃圾大分流處理體系。從垃圾中分流出大件垃圾、餐廚垃圾、有害垃圾、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廢舊織物、年花年桔、玻金塑紙等八大類,實施大分流處理;
二是建立垃圾分類宣傳督導體系,包括宣傳發動、資源回收日、蒲公英計劃、公益組織參與等,引導帶動全社會參與,特別是督導這一塊,是目前的重點。深圳首創實施“蒲公英計劃”,搭建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平臺。將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工作,納入各區政府績效考核內容之一;
三是構建責任體系,落實物業管理企業、集貿市場、餐飲企業、機關企事業單位、分類回收處理企業以及區、街、社區各級主體責任。
算好“減量賬”和“參與賬”
算好“減量賬”和“參與賬”,就是做好“兩篇文章”。算好“減量賬”是指分流分類垃圾應收盡收,充分評價分類效果。深圳以“減量”為重點扎實推進分類工作,據統計,2017年,深圳全市日均分流分類處理生活垃圾1985噸。
算好“參與賬”則在于不斷提高居民參與率,參與率高了,分類分流量也會增加。據悉,深圳小區的標桿建設已出成效。
為建成垃圾分類標桿小區,深圳今年上半年選取僑香村為試點小區,采取“集中投放+定點督導”的模式。
一方面完善投放設施,在每棟樓架空層或室外方便居民投放的地方設置統一投放點,投放點集中擺放有害垃圾、廢棄玻璃、廢棄金屬、廢棄塑料、廢棄紙類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另一方面做好督導工作,垃圾投放高峰期安排志愿者在投放點現場開展指導、引導、督導居民做好垃圾分類,督導員認真記錄每棟樓住戶參與情況,根據督導記錄進行入戶教育,張貼“光榮榜”和評選優秀家庭。
通過持續開展宣傳發動工作,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居民踐行垃圾分類,僑香村小區居民的參與率得到普遍提高,投放準確率達80%以上。
終極版本4.0,形成垃圾分類“深圳模式”
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的垃圾衛生填埋場誕生在深圳,第一個垃圾分類專門的一個事務中心也誕生在深圳,深圳有最為完備的垃圾分類管理的體系以及充足的財力支持,深圳有率先全面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的系統優勢和條件。
深圳垃圾分類有不同版本階段。
住宅區分類1.0版,包括分類設施已進入小區,在小區定期開展資源回收日等宣傳活動,其作用主要是打基礎,目的是提高垃圾分類的知曉率。
僑香村的垃圾分類模式是2.0版,有兩個突出特征:一是分類投放點在樓下集中設置,除此之外再無垃圾桶;二是每天垃圾投放的高峰時段,有志愿者在現場引導。二者缺一不可。其核心是提高居民的參與率和投放準確率。
深圳未來推出的3 .0版,將在2 .0版的基礎上,為每個集中投放點配備小型洗手池,開展家庭廚余垃圾的分類回收。
作為終極版本的未來的4 .0版,要等到立法出臺后方可實施:全面推行樓層撤桶,實行垃圾處理費隨袋征收,同時在各分類投放點配備無線監控。目的是做到“分類好,少付費;分類差,多付費;不分類,受處罰”。
專家觀點
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
在王石看來,很多歐美國家雖然分類效果好,但高科技、高成本的模式在人口眾多還屬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基本走不通。“例如瑞典,在居民小區就建有垃圾焚燒廠,進而發電、供熱,效果好,但成本非常高?!?/span>
王石認為臺灣地區是大陸學習垃圾分類的一個好榜樣。據其介紹,臺灣地區在沒有新增一座垃圾焚燒廠的情況下,把現有的垃圾分類做到了極致,讓人感動。他認為臺灣地區在垃圾分類方面最值得借鑒的一點就是,社會組織的廣泛參與。
“NGO組織在社區垃圾分類動員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崩缗_灣慈濟會,通過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再生利用,不僅實現了垃圾減量,還解決了一大部分環保宣傳費用。
此外,王石還強調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并注重示范引導。在王石看來,相較于內地城市,深圳的垃圾分類走在前列,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深圳還有不小差距。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
分類的投放責任“垃圾分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一個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眲⒔▏J為,垃圾分類是社會文明的試金石,越是社會文明程度高的國家垃圾分類的水平越高,比如德國、瑞士、奧地利、瑞典,這些國家的垃圾分類做得非常好。
“在做垃圾分類過程中,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模式,引領我們綠色的生活,垃圾分類是生態文明的一個助推器。”劉建國說,要強化居民對于源頭分類的投放責任,分類投放實際上是居民履行環境責任,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的一個載體,只有把居民分類投放的責任落到實處才能形成長效機制,所以垃圾分類的核心在人,不在桶。
劉建國認為,很多地方頻繁地去換高大上的智能垃圾桶,那個解決不了分類的問題,一切脫離了居民源頭分類投放責任的垃圾分類都是假裝在分類,無助于垃圾產生前的減量和源頭的減量,都是不可持續的。
轉自:智慧環衛